新华社北京4月22日电 《经济参考报》4月22日刊发记者袁小康采写的文章《“渔光互补”助力绿色低碳增收》。文章称,在位于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行村镇的融进200兆瓦渔光互补项目现场,一张张光伏板有序排列,光伏面板与波光粼粼的水面交相辉映,正源源不断地将光能转化为绿色电能,目前电站并网容量已达153兆瓦。
据介绍,光伏面板不仅可以发电,还可以为水产养殖提供良好的屏蔽效果,其下方的水域可用于鱼类和虾类繁殖,从而形成一种基于发电和养殖的新型发电模式。
“烟台海阳桃林融进光伏电站目前占地3400余亩。一期工程100兆瓦,由26个发电单元构成;二期工程53兆瓦,由10个发电单元构成。153兆瓦渔光互补项目投产后,每年可提供清洁能源电力2.3亿度。”桃林融进光伏电站站长王强介绍。
上可发电,提供绿色清洁能源;下可养殖,助力农业提质增效。“渔光互补”不仅能够实现水面高效利用增加清洁能源产能,还可以提高水产品的质量和效益,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相关负责人表示,烟台桃林融进153兆瓦渔光互补项目投产后,每年可节约标煤12.4万吨,二氧化碳减排约38万吨,提供绿色清洁能源。渔民养殖基围虾、梭子蟹等,年收益达1000余万元。
不只是桃林融进光伏电站,近年来海阳市新能源产业也实现蓬勃发展,“十四五”以来,岛南华能、岛南国投、岛威国投三座海上风电与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相继投产。至2025年底,海阳市3项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将实现全额投产。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国网的技术支持。记者了解到,国网烟台供电公司、国网海阳市供电公司市县一体全力服务新能源高效安全并网,定期组织工作人员上门走访,提供技术支持和安全指导。
以桃林融进光伏电站为例,站内供电公司保护、自动化等专业技术人员与光伏场站运维人员经常一同对光伏场站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通信设备、网络安全装置等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巡视检查,对发现的问题现场指导消缺整改。同时,就网络安全装置告警消除操作流程进行经验分享,详细回答现场运维人员提出的专业问题,为光伏电站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可靠保证。
“海阳市供电公司积极开展‘清风暖阳’专项行动,全力服务新能源高效安全并网,紧抓大电网安全和技术引领两条主线,持续开展技术帮扶、安全督导等系列活动,强化新能源场站安全意识,提高新能源场站技术能力,积极推动网源协调积极发展,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坚强电力支撑。”国网海阳市供电公司调度控制分中心副主任孙立强说。
国网海阳市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国网海阳市供电公司将继续为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提供属地协调支持,保障光伏电站顺利并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