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等部门协同发力,统筹推动汽车换“能”、家电换“智”、家装厨卫“焕新”。截止5月底,全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实施效果极为显著,累计带动的销售额突破了1.1万亿元。这个数据,不仅彰显了国家促消费政策的强大带动力,还折射出中国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韧性。
年初发布的《关于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涉及27条措施,内容涵盖了设备更新、消费品补贴范围的扩展以及回收利用水平的提升,显示出政府对推动新消费需求的坚定决心。这一政策组合拳目标是要打通堵点、破除痛点,真正构建起“去旧更容易、换新更愿意”的有效机制,大力促进先进设备生产应用,推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升,推动高质量耐用消费品更多进入居民生活,畅通资源循环利用链条,让政策红利不断渗透进市场深处,推动消费升级与产业转型的双重变革。
激活消费新动能。自去年以来,全国各地已推出多项以旧换新活动,推出“真金白银”的补贴方案,助力激发新的消费增长点,成为落实经济复苏的一项关键举措。报废或转让旧车并购买纯电动小客车给予万元补贴,传统家电以旧换新并新购节能家电、购置微波炉、净水器等新兴产品给予销售价格优惠,以及电动自行车和手机等3C数码产品有购新补贴。产品种类多样化,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不同需求,还通过刺激消费来释放市场活力。多地新能源车销量在补贴政策出台后显著提升;家电市场方面,智能冰箱、洗衣机、绿色空调等升级类产品销量增幅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政策有效撬动了消费者的潜在需求,极大地促进了传统消费,进一步提升了百姓的生活品质。
构建回收新体系。过去旧产品处置不便、价值过低常成为阻碍换新的“拦路虎”。如今政策着力构建便捷规范回收网络,推动建立“互联网+回收”模式,线上预约、上门回收渐成主流。各地多处卖场的智能家电都参与换新补贴活动,还提供“一站式收旧、送新和安装”等服务。消费者购置新商品,直接以旧电器抵扣。卖场将回收后的废旧家电统一打包后送入回收工厂,拆解成再生金属、再生塑料等原材料,重新循环利用。国家不断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推动大中城市新增标准化规范化回收站点。未来,数字化赋能让回收循环利用更高效,且从商品销售、回收、拆解到再利用等环节全程溯源可控。高能耗、高排放的旧设备被高效节能的新产品替代,大量废旧产品得以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降低了碳排放,减少了环境污染。每一次规范的回收转化和利用,都在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增添一份实在的积累。
升级绿色新标准。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布《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鼓励购置新能源汽车、高能效等级家电、环保建材。而且,在政策激励和安全意识的普及下,广大消费者明白超龄服役的老旧家电、不符合安全标准的老旧电动自行车等产品,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愿意选择新能源汽车、高效节能家电等绿色产品,也会尝试将科技融入日常生活,引领智能生活新风尚。这既响应了“双碳”目标,也加速了产业技术迭代。家电企业围绕智能、节能、健康等功能加速研发新品;汽车厂商在电动化、智能化赛道上持续发力;家装行业更注重一站式、绿色化解决方案。市场需求成为牵引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的强劲引擎,每一次换新都朝着未来更加美好生活迈进。
消费品以旧换新,绝非仅仅是旧物与新物的简单交替。它是以国家政策为杠杆,撬动消费活力、激发产业动能、践行绿色理念的一场深刻实践。尽管市场的反应相对积极,但仍需要时间的检验和多方的完善。例如,需要进一步增强市场的消费信心,优化回收网点布局;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旧品估值、回收过程的透明度与公信力;加强对补贴资金使用、新产品质量、旧品回收处理全链条监管。千家万户的焕新愿景已然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旧换新”使得消费升级与产业转型同频共振,我们正在共同铺就一条通向更美好生活的康庄大道。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涂亚娟(“青苹果乐园”网评团队)
责编:杨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