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张馨予,突然发声!“很恶劣 、追究到底”

作 者丨肖潇

编 辑丨王俊,江佩佩


AI谣言泛滥!


4月18日,女星张馨予在社交平台发文,称有商家利用AI技术复制其声音售卖减肥药,引发关注。


据公开资料,过去一年,AI深度合成音视频侵权现象愈演愈烈。






张馨予称被AI复制声音卖减肥药



4月18日,女星张馨予发声:近期发现有品牌AI复制我的声音,未经授权编造剪辑广告视频,还有减肥药广告,我觉得这样的行为很恶劣。在此说明我从来没有推荐过任何减肥药,有商家利用AI技术非法剪辑投放广告,我一定追究到底。


评论区,不少网友表示自己此前也刷到过类似的视频,不仔细看很容易被骗。


图片

图片

图片

张馨予曾多次因“减肥”相关话题登上热搜。





张馨予,1987年3月28日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中国内地影视女演员。代表作品有《钱多多嫁人记》《非诚勿扰2》《神雕侠侣》《思美人》等。



AI谣言泛滥!不少明星卷入“AI合成”风波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观察,目前网上不少内容,都由AI生成。


《哪吒2》员工愿意996是因为公司在成都分房、梁文峰在知乎上首次回应DeepSeek走红、80后死亡率突破5.2%……类似的信息正在占领互联网。它们看起来有精确的细节,但没有信息来源,仔细搜索后还有明显事实错误。


据公开资料,除了张馨予,还曾有不少明星成为AI伪造视频的素材。3月3日,有网友向演员刘晓庆反馈有人在视频号AI生成视频假冒她。


刘晓庆转发并配文:“天哪,我点进去看了一下,画面是我,声音很像我,但不是我!这是怎么做到的?大家以后不会搞不清楚哪个才是真的我了吧?我在各个平台都叫刘晓庆!”



此前,据公安部网安局3月14日消息,3月10日以来,一则“有顶流明星在澳门输了10亿”的信息在互联网平台传播,引发网民热议和各种猜测。


公安网安部门查明,网民徐某强(男,36岁)为博取流量、谋取非法利益,于2025年3月10日10时,使用软件“某书”中AI智慧生成功能,输入社会热点词制作了标题为“顶流明星被曝境外豪赌输光十亿身价引发舆论海啸”的谣言信息,并通过互联网平台对外发布,造成谣言迅速传播扩散,引发大量网民议论,诱发相关谣言、话题等频繁登上热搜热榜,严重扰乱公共秩序。





多家平台出手,情节严重将被封号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针对未标识的“AI谣言”,3月11日微博宣布启动治理。微博社区治理官方账号发文称,治理的重点领域是社会民生、突发事件、科普医疗和个人权益,会对不同情况予以处置。


具体而言,如果账号的单条内容由AI生成且未主动标识,微博称会主动打标,提示“疑似由AI生成”;如果账号有多条AI内容都未标识,会限制流量分发;如果这些内容造成了恶劣影响,则会被禁言乃至封号。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3月12日核查,目前要加上AI标识,微博用户需点击内容发布页右下角的“公开”权限,增加“内容声明”,选择“内容由AI生成”。发布后,该微博的时间栏会新增“AI生成”状态框。



AI谣言泛滥的问题不止微博一家碰到。除了微博,抖音、快手、微信、小红书、哔哩哔哩六家国内日活量最大的社交平台,都已要求用户在上传内容时声明是否由AI生成。


今日头条在近期的治理开放日透露了一组数据:去年打压了超过93万条低质AI内容,处罚了近3万个利用AI批量发布虚假、低质内容或恶意洗稿、抄袭的账号。


“我们能够非常直观地看到,AI技术对内容平台是一把双刃剑。对于创作者来说,AI可以丰富内容多样性,我们也在工作、生活等各种场合开始尝试用AI工具减负增效;但很多用户对新技术掌握不够充分,产出的内容也给站内生态带来了问题,包括滥用AI生产的劣质空洞内容、利用AI洗稿侵犯他人著作权等等。这些问题既损害了用户体验,又挤压了优秀原创作者的流量,严重损害了创作的公平性。”该平台一位负责人称,过去一年里,AI内容给平台带来了很大挑战。


该负责人指出,低质AI内容的典型特征是内容空洞、前后矛盾。与微博的举措类似,今日头条在收严对低质AI内容的审核力度,另外监测AI内容的整体流量占比,“评估处一个相对健康的水位,确保原创作者的空间,同时接纳合理的AI内容的存在。”


但前述负责人也在会上坦言,过去的治理重点是“用户能明显感知到的低质AI内容”,现在批量生产、难辨真假的AI内容成为新的挑战。


近一年里,已经有不少“AI内容农场”产业链曝光。2024年4月,陕西西安警方公布了一起AI造谣案件:涉案人员通过“翠绿笔墨”AI写作软件,将热门社会新闻重新拼凑、替换同义词,并批量生成内容,日均产量高达19万篇,流向6000多个自媒体账号,以获取平台流量分成。


2024年1月,南昌一家MCN机构因编造“西安爆炸”事件遭到警方调查。警方评估显示,负责人一共经营了5家MCN机构,运营账号842个,一天能AI生成4000—7000篇文章,全程基本不需要人工参与。经初步的估算,每天的收入在1万元以上。


科技自媒体博主阮一峰曾核算使用某国产大模型API批量生成文章的成本,一篇AI文章的成本是人民币0.00138元,也就是一分钱可以生成七篇文章。AI的成本之低、生产能力之强,再绑定流量变现的吸引力,可以通过“量大管饱”的方式迅速冲击互联网内容生态。


为AI内容加标识,是目前解决“深度伪造”“信息污染”等问题的主要措施之一,也是国内监管机构着力推进的方向。2023年8月开始实施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要求,AI服务提供者对图片、视频等内容进行标识。2024年9月,《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征求意见稿)》进一步要求,不仅是AI提供者,社交传播平台也需要添加明显的AI标识,区别AI内容和真实内容。


记者在年初时测试发现,平台里许多明显的AI内容并没有相应标识,实际执行效果不尽人意。微博此次指出,现在的治理难点是技术手段有限、法律滞后、公众认知分歧。接下来,计划结合AI检测、人工审核与用户举报机制,加强对未标识AI内容的主动识别。


今年2月,网信办发布2025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通知,指出今年的重点会是整治AI技术滥用乱象,强化生成合成内容标识,打击借AI技术生成发布虚假信息、实施网络水军行为等问题。



AI换脸、拟声成违法重灾区,雷军呼吁立法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此前消息,今年3月,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表示,这两年人工智能技术快速突破以后,出现了很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应用,比如AI换脸、拟声等,但任何一个人的脸和声音都能轻松被用来做各种视频,成了新的违法重灾区。


雷军3月4日公开了今年两会的5条建议,其中“加强‘AI换脸拟声’违法侵权重灾区治理”尤为引人关注,他表示,他本人就是AI换脸拟声的“受害者”。


你支持AI换脸拟声立法吗?评论说说


部分资料来自 @张馨予、公开资料


SFC

本期编辑 江佩佩

不会赚取最后一个“铜板”!金价狂飙,机构撤退?


刚刚,杭州重磅发布!4月21日起执行


AI真的那么靠谱吗?提问330次,平均准确率25%!近一半链接打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