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滚烫“第一课”,踏出青春“正步”

“一!二!三!四!”“立正!稍息!”“预备,正步走!”“两脚跟靠拢并齐,两脚尖外分约60度。”……8月中旬至月末,江苏各地高一新生迎来高中“开学第一课”——军训。立秋后的骄阳依旧似火,“热辣滚烫”的训练场与“迷彩青春”激烈碰撞。少年们以挺拔军姿直面烈日,写下热血激昂的青春序章。

8月24日上午,南京市第一中学在北校区举行2025级高一新生军训开营大会。 记者 刘莉摄

昂首阔步迎接高中“第一课”

8月24日,南京市第一中学军训开营仪式上,1310名新生正式开启高中生涯第一课。“今年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历史节点上,我们的军训更添一份厚重的意义。”南京一中校长陈立其表示,军训不仅是体能的考验,更是意志的磨砺、纪律的养成和团队精神的培育。陆军工程大学野战工程学院学员八大队大队长张华国表示:“军训的过程中必然会有疲惫,但铿锵的步伐是成长最响亮的回音,全体教官将陪伴同学们走好军训的每一步,帮助同学们在军训中淬炼品格、磨砺意志!”

8月11日,南京市第九中学2025级高一新生国防主题教育火热开启。阴雨天气中,同学们斗志昂扬。高一(1)班葛瀚林同学告诉记者:“军训不仅是一次体能的淬炼,更是意志的磨刀石、纪律的锻造炉和集体精神的熔铸场。”他代表全体同学发出铿锵誓言:定将不畏艰难,服从命令,刻苦训练,以最佳状态完成军训任务!南京九中副校长吴昊勉励同学们:“今年的军训在风雨中开始,在坚持中度过。雨水打湿了迷彩服,却浇不灭昂扬斗志。大家要珍惜军训机会,在风雨和汗水中锤炼坚强意志,在磨砺中淬炼荣光底色,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情怀。”

8月24日上午,南京市第一中学在北校区举行2025级高一新生军训开营大会。记者 刘莉摄

据悉,军训为期7天,内容包括队列训练、国防知识学习、内务整理等。南京一中安排班主任全程陪伴,确保军训工作安全、有序开展。据南京一中学生发展处副主任孙志华介绍,学校已科学调整训练时间与场地安排。每日上午9时至12时,组织学生在北校区28处指定阴凉区域进行训练;下午4时前则以室内活动为主,如国防教育、军歌教学等,有效避开高温时段。此外,学校还将多个训练内容安排在晚间天气凉爽时进行,既保证训练强度,又降低中暑风险。“我希望通过这次训练,提高自己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学会像军人一样严格自律,把规整、有条理的习惯带到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去。”高一(14)班的王子轩同学表示。

在5公里拉练中感悟长征岁月

训练场上,一道道迷彩方阵构成校园中最亮眼的风景。“一二一!一二一!”口令声响彻操场,同学们在教官的指导下反复练习、不断调整。8月16日,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的新生们正在接受队列训练,虽然早已汗流浃背,但他们的身姿却愈发挺拔。“刚开始站军姿时,小腿抖得厉害,但听到教官说‘坚持就是胜利’,我就告诉自己不能放弃。”女生夏琳奚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眼神坚定。

你见过凌晨四点的九龙湖吗?8月23日凌晨4点,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新生用一场特殊的5公里拉练活动,为青春写下最动人的注脚。夜色正浓,暑气微消,同学们步履坚定,穿行在安静的城市街道,四周只闻规律的脚步声与偶尔响起的低声鼓励。从星夜走向晨曦,每一张年轻而略带疲惫的脸庞都被朝阳镀上了温暖的金色。高一(13)班肖语时说:“回溯长征岁月,战士们跋涉于荒野,面对恶劣的环境与敌人的突袭。他们走过的何止5公里,是50公里、500公里,甚至是漫漫两万五千里。他们没有什么生物钟,唯有为了胜利而日夜兼程、不言困苦。”

8月15日清晨,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迎来2025级新生军训闭营仪式。《运动员进行曲》响起,总教官调整队伍到位,随后《分列式进行曲》激昂奏响,15个新生方队依次迈着铿锵步伐通过主席台,队列整齐划一,口号嘹亮震天。“从稚气到英武,从个体到集体,你们学会了团结协作,懂得了荣辱与共。”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党委书记陆道春说,“千琢璞为玉,百炼铁成钢。军训的结束是新征程的起点。这段军旅体验赋予你们的不仅是强健的体魄,更是坚定的信念、严明的纪律、顽强的意志与家国情怀。”

“迷彩青春”的汗与泪都是成长勋章

“军歌的热血、与教官游戏的温暖、文艺汇演的欢腾,都是军训里最珍贵的回忆。”8月24日上午,南京市第十三中学2025级高一学生军训结营仪式上,赵云飞同学说:“军训不仅是体能的锻炼,更让大家收获了团结、自律与友谊,我们会带着这份成长,继续前行。”

“今天,短短45分钟的结营仪式,浓缩了2025级新生为期一周的军训成果,也完整呈现了同学们从稚嫩到坚毅的蜕变。”南京十三中常务副校长朱丽洁对同学们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带着军训的品格底色,保持严于律己的习惯;二是传承军训的精神内核,勇敢面对成长挑战;三是以军训为新起点,将收获转化为未来前行的动力。

8月24日晚,南京市金陵中学高一新生军训场上,1100多封家书让学生们看着看着就湿了眼眶。高一(10)班的王新珏,一个戴着金属框眼镜的男生眼睛红肿,“母亲是个特别细致的人,担心我能否融入新集体、提醒我在外边住一定要盖好被子……”当这些过往萦绕耳畔的叮嘱第一次转化为绵绵文字,王新珏突然体会到了父母的不易。

“向家长发布征集家书的信息后,仅3个小时,校门外的信箱里就收到第一封家长来信。一些不在南京的家长,甚至会把家书快递过来。”金陵中学学生工作处副主任王诚俊感慨,2023年起金中推出的“家书”活动,切实架设起家校沟通的桥梁。高三成人仪式上,金中还会请家长给孩子写封信,与入校时的家书相互呼应。晚9点左右,高一(7)班学生邹壬凌和室友们一回寝室便找出信纸,坐在床沿或马扎上提笔回信。“亲爱的父亲与母亲,拿到家书的那一刻,我感受到的是文字下最真实的情感……”邹壬凌的笔尖在纸面沙沙作响。这封回信,也将由学校代为寄回给他们的父母。

开营仪式上,苏州外国语学校校长陈杰传递了军训的深刻意义与内涵:“军训,正是中学阶段最为关键的一份礼物。当今世界,青年人要有精神信仰、有集体意识、有理想担当。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历史节点,更需铭记‘国无防不立,民无军不安’的警示。个人命运与国家安危永远都是紧密相连的,通过军事训练,我们要让红色基因在血脉中生生不息地流淌。”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葛灵丹 李睿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