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审批提速 点燃项目建设新引擎

政务服务大厅工作人员为企业办理业务。


200亩的占地面积,配套年产5.2万套新能源汽车电机、3.2万台低速大功率永磁电机、1300台风力发电机、2万吨铸件、100MWh储能系统集成生产能力,这样的项目从开工到投产需要多长时间?在包头,这个答案是9个月,270天。

春风拂过草原钢城,项目建设现场一派热火朝天。在这里,一场以“效率革命行动”为核心的变革,正推动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为包头市经济总量迈入5000亿元大关注入强劲动能。

项目建设提速

从“纸上蓝图”到“实景画卷”

走进卧龙电驱(包头)永磁电机产业园2号线,工作人员正在进行试生产——为磷酸铁锂电池进行注液、打包。

一个项目从签约到投产,需要经过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4个阶段。项目建设的速度,影响着企业的投资建设成本,更代表着一个地区的营商环境。

卧龙电驱(包头)永磁电机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办公室主任裴植告诉记者,卧龙电驱(包头)永磁电机产业园自去年5月20日开工建设,到今年2月15日具备全面投产水平,从立项、开工到实现建成投产,仅历时9个月。

在裴植看来,“快”字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而项目建设的“快”,离不开包头市优化审批流程,提升服务效能,持续推动“放管服”改革的努力。

“包头市政府和稀土高新区管委会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全程提供‘店小二’式服务,在水电等要素保障和手续审批等方面都给予了企业极大的便利,保障了项目整个建设周期和生产准备工作。同时积极帮助企业寻找意向客户,让卧龙真正扎根在包头。”

“市发改委把推动‘放管服’改革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着力点,通过精简审批流程、优化审批服务,大力推进审批事项的简化和优化,最大限度压缩审批时限。”市发改委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把政府投资项目建议书审批由国家规定的20个工作日压缩到2个工作日,政府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企业投资项目核准、节能审查时间由国家规定的20个工作日压缩到3个工作日,备案类项目即来即办、当天办结。今年已办结项目审批手续32个,项目办结率达到100%。”

“效率革命”破题

从审批提速到服务升级

一直以来,包头都是优化营商环境的“优等生”,交出了一份“包你满意”“包你放心”的一流答卷。

在石拐区,针对“包头中车戚墅堰所风电传动有限公司年产800台套大型陆上风电超大功率齿轮箱建设项目”,包头市生态环境局石拐分局主动靠前服务,提前介入进行技术审查,按下审批“快进键”,环评报告提交后立即组织专家对项目环评进行了技术评审,不仅为环评单位争取了修改环评报告的时间,也为企业早落地开工争取了时间。

在九原区,包头市自然资源局九原区分局主动帮助企业与市人防办、市住建局等部门对接,成功推动包头市新材料产业园区内的内蒙古润晨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2亿条多晶硅膜包装袋及3万吨改性型 PP、PE颗粒新材料生产线建设项目,以及包头中远生物基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绿色高性能生物基纤维项目顺利完成重点项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不动产权证书》“五证联发”。同步推动“拿地即开工”成为区域项目建设新常态,为重大项目快速落地投产按下“加速键”,助力企业早开工、早投产、早收益。

3月7日起,市政数局启动“带着审批许可进一线”专项服务,破解企业审批“难点”。通过下沉服务、主动靠前、数字赋能、审管联动,助力营商环境优化。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市政数局积极推行延时办理、限时办结、一次性告知、帮办代办等服务模式,形成“申报-审核-审批”全流程服务,真正实现审批服务“减环节、减时间、减成本”,进一步提升企业获得感。

“通过数据共享、直接精简等方式,我们对51个办理事项精简了12种申请材料;52个办理事项通过将现场勘验环节、审查和核准环节合为一个环节,实现‘审核合一’;87个办理事项共精减时限2191个工作日,26个办理项实现即办,承诺时限比法定时限精减了94.35%。”市政数局市场准入科杨海燕表示。

“过去需要多次预约、反复跑腿,现在足不出户就能搞定,效率太高了!”企业负责人连连赞叹。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今年以来,包头以重大项目为基础,以企业和群众体验为导向,通过技术赋能、流程再造和制度创新,助力重大项目从“纸上”跃到“地上”。从稀土车间到光伏园区,从储能基地到氢能管线,每个项目的拔节生长都在诉说着同一个信念:把“规划图”变成“施工图”,让“时间表”成为“计程表”,一幅“重大项目顶天立地、产业新星铺天盖地”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李楷谨,祝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