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编辑 董洁
【编者按】
从新闻到见解,字里行间读懂社会万象。
有观点有思想,智慧碰撞把握时代脉搏。
让我们一起《读端》,一起“潮”。
本期嘉宾是十二届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周国辉。
花开岭慈善基地一景。供图/花开岭慈善基地
在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银湖街道东坞山村西侧的山谷里,有一个被很多公益人称为“公益主题村”的网红打卡地——花开岭慈善基地。来自政府部门、公益组织、企业的相关人员来到这里,寻找合作机会和乡村问题的解决方案;周边村民茶余饭后来这里散步休闲;游客来这里参观具有乡土特色的建筑,了解入驻其中的公益组织和公益项目。花开岭慈善基地由浙江省青螺公益服务中心负责运营,以“帮助老与幼,培训年轻人”为核心使命。这里正在推进的,是以公益力量助力解决乡村问题的社会创新实践。
详情点击>>
透视社会组织创新实践中的花开岭现象
十二届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周国辉:
五月,一个充满着爱与希望的美好时节。
昨天下午,我再次来到花开岭——免费午餐第十四周年发布会现场,从一点半开始,整整坐了4个小时,聆听参与免费午餐公益活动的朋友的公益分享,直到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理事长詹成付的即兴、精炼、精彩的总结讲话。我相信这群年轻的公益人正在用行动点亮希望、用善意滋养祖国和民族的未来。
2023年春天,我第一次寻访花开岭。免费午餐发起人邓飞向我介绍情况,还送了我一本他写的书,叫《柔软改变中国》,详细介绍了免费午餐的起源、发展和成果,又深入探讨了公益事业的意义和价值,给我很大的触动。为此我与花开岭结缘,从2023年开始,连续参加了免费午餐第十二、十三周年和十四周年发布会,不仅见证了这个项目在浙江的发展,而且每一次都沉浸在中华大家庭友爱的海洋之中,使我深刻感受到社会公益组织在社会建设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和力量。前几天,我看到民政部官网转发的中国社会报采写的《透视社会组织创新实践中的花开岭现象》和詹成付理事长亲拟的评论,颇受启发和教育。我想到了三点。
一是从“一粒米”到“万家暖”,爱心化作磅礴力量。“免费午餐”14年来累计惠及了44万学童,数字见证改变。这背后是亿万人次的爱心凝聚,也是“多方联动、人人公益”的生动实践。他们用行动证明,公益不是昙花一现,而是细水长流的坚持。
二是公益的温度藏在时光和细节里。企业与公益组织的联动合作,“大树学校计划”推动乡村教师链接资源,数字化手段在阿里巴巴公益、支付宝公益等互联网平台筹款,这些跨界的联动都让人看到了公益的无限可能。
三是公益的生命力源于信任,科技则是信任的守护者。“免费午餐”建立的网络公示、突击稽核机制,就与支付宝的“指尖公益”透明账本相得益彰,很好地让公益融入生活,还以互联网平台的公示行动,保障了善款的透明流通。
免费午餐与支付宝、区块链技术的结合,让每一笔捐赠、流转,到最终落地,全程可追溯。唯有透明,方能凝聚更大的社会共识。公益项目的透明化发展,需要更多科技创新力量的注入,让“每一分钱可追溯,每一份爱有回响”。过去,公益项目的执行往往受限于人力与地域,当下,数字技术正在打破这些壁垒。互联网平台降低参与门槛,普通人动动手指就能成为月捐者,公益融入了日常生活。
这些创新告诉我们,科技向善,不是简单地“用技术做公益”,当工程师们设计产品时,还应该考虑到如何让技术惠及不同群体,体现企业“以商养善、反哺社会”的责任担当。
我们高兴地看到越来越多浙江企业科技向善的探索。强脑科技的脑机接口技术,完全能帮助残障人士更好地表达需求,而且他们已经开始行动;云深处科技的机器人已经在偏远地区承担起部分配送任务。前天杭州又有一个服务青少年心理咨询的科技向善社会服务官网上线,听说已有2000多位心理咨询专家和AI专家作为青年志愿者参与其中。
我真切地感受到,杭州是一座被创新与善意浸润的城市。每天都在演绎精彩的故事。从“免费午餐”的跨界历程中,我们见证了社会力量如何以柔软的方式推动慈善事业发展,这离不开企业的担当和社会组织的深耕,更离不开浙江人“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精神传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科学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强调“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并发表一系列关于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奠定了社会长期稳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从免费午餐开始的花开岭社会组织创新变革的实践中,可以进一步领悟这一重要论述的高瞻远瞩和深谋远虑,进一步增强在党的领导下推进社会组织创新发展的自觉性。
从这个意义上说,昨天的发布会,不仅是为过去14年的公益成果喝彩,更是要思考如何将这份善意转化为持久的社会动力。亿万人的力量,在党和社会主义旗帜下,汇聚到一起,可以坚如磐石、攻无不克。这是中国不可撼动的最大优势。
希望未来的公益事业,既有科技的锐度,也有人文的温度;既有政府的引领,也有社会的共治;既有当下的温暖,也有未来的希望!政府“干在实处”的担当、企业“以商养善”的智慧、社会组织“柔韧深耕”的坚守相遇,必将催生持久的公益行动,春风化雨般地让善行天下、爱满人间。
一场科技向善与社会创新结合的实践,可能正在杭州的花开岭悄然进行。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