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春光为重庆市石柱县太白岩公园镀上一层金辉。公园里,几个老人正围着一座青灰色的碑亭,向驻足路人讲述亭内文物的“前世今生”,“这个保护措施真不错,既护得住宋碑又方便大家观赏”。
老人们口中的宋碑承载着800年历史,是石柱县太白岩摩崖石刻,于1984年被评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是研究石柱古城历史变迁的重要文物。
今年1月,石柱县检察院在开展文物保护监督专项活动时发现,宋碑亭内违规摆放着两尊佛像和一鼎香炉,香炉中还插着未燃尽的香烛,宋碑碑面及底座覆盖着厚重的黑色烟灰,其上篆刻的文字已然难以辨认。而且,为保护宋碑而建的宋碑亭四周杂草丛生,垃圾、枯叶遍地。
“宋碑原貌污损严重,长期的烟熏火烤导致石碑腐蚀甚至开裂,对文物价值造成严重影响,可能存在灭失风险,亟待加强保护。”一番走访调查后,石柱县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负责人徐珩和同事得知,因太白岩公园位处城中,是闹市中的一隅幽静之所,附近居民自行在宋碑亭内放置佛像和香炉,经常前来烧香拜佛,致使宋碑被烟熏。
1月15日,石柱县检察院正式立案调查,后向负有文物监管保护职责的该县文化旅游委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其履行辖区文物保护职责,最大限度恢复宋碑原状并加大保护力度、整治周边环境,对辖区其他文物保护单位加强巡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依法处置。
拆除违规设置的香炉,清洗宋碑表面的烟渍,翻新宋碑主体保护边框……收到检察建议后,石柱县文化旅游委开展了一系列补救措施。为防止宋碑再次被损坏,他们还在宋碑保护边框上加装了亚克力防护罩。
“现在宋碑亭内安装了移动摄像头,有人进入监控区域就会自动提醒,可以实时掌握周边状况,预防碑刻遭受人为破坏。”在石柱县检察院近日开展的回访中,该县文化旅游委工作人员拿出手机,向徐珩展示监控终端的画面影像。
徐珩还注意到,宋碑亭内外都放置了文物保护警示牌和宣传展板,用以提升游客、居民的文物保护意识,引导居民正确开展民俗活动。“我们摸排了重点人员进行劝导,并在每月初一、十五等民俗活动活跃节点加大巡查频次,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该县文化旅游委工作人员补充道。
石柱县文化旅游委对全县文物进行实地核查,并同步对古墓葬等田野文物周围环境进行全面清理,确保文物安全、保护到位,同时利用“巴渝文物”应用系统,对全县各乡镇(街道)文物安全巡查和隐患整治工作进行全面监管,坚持按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月1次,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每季度1次,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每半年1次”的频次开展巡查,对巡查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实施打表、整治、销号等规范化处理。
来源:检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