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项目实现摘地即开工,建设进度正如期推进。未来,我们将以南宁总部基地为锚点,覆盖广西,辐射西南,开发东盟市场。”泸溪河东盟中央工厂项目负责人张磊看着眼前的施工现场说。
作为南宁市重点引进的食品加工项目,泸溪河南宁食品产业园的落地,进一步强化了南宁高新区“大健康食品产业集群”的定位,助力南宁打造面向东盟的食品产业新高地。
向“新”发力、“链”式布局、聚“链”成群……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项目和企业在南宁高新区落地或扩建,这得益于南宁高新区按照中央、自治区、南宁市部署安排,围绕中心聚力干、解放思想创新干、振奋精神担当干、提升能力高效干、同题共答协同干、一抓到底接续干,不断推动产业园区迈出做大做强的铿锵步伐。
工作人员在南宁汉和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忙碌。记者潘浩 摄
项目建设实现摘地即开工
张磊介绍,泸溪河南宁食品产业园落地是品牌发展战略的重要一步。产业园总投资预计超3亿元,规划占地面积约52亩,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聚焦智能化烘焙食品生产线,涵盖中式糕点、西式点心及冷链食品的研发与生产;二期将扩展至中式糕点博物馆、原料深加工及仓储物流配套,构建全产业链闭环及工业旅游项目。
“项目投产后预计年营收达10亿元,我们将以南宁高新区为战略支点,推动传统糕点工艺与现代科技融合,加速拓展东盟市场。”张磊说。
据了解,泸溪河南宁食品产业园引入工业4.0标准,采用自动化生产线、AI质检系统及数字化供应链管理平台,实现从原料投料到成品包装的全流程智能化控制。同时,项目践行绿色生产理念,通过光伏发电等技术降低能耗,目标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我们已组织人员到东盟国家进行市场调研,未来我们会联动本地农产品种植、物流运输等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泸溪河东盟中央工厂项目生产经理林艳说。
多措并举为企业发展“护航”。南宁高新区全力打造“服务专班全程指导+服务专员全程跟踪”的服务体系,为重点企业、项目组建服务专班,配备服务专员,强化垂直管理,全力提供要素保障。项目签约后,“护航模式”即刻启动,从公司注册登记、地块揭牌,到开工前各项审批事项办理等相关工作,各部门全程跟进、主动服务,确保项目推进快马加鞭、一路畅通,为项目早日开工建设、投产达效奠定坚实基础。
受益于这一“护航”模式,今年上半年,泸溪河南宁食品产业园、武汉天源南宁环保装备产业出口基地项目、卫龙美味的10亿元休闲食品生产基地项目等重点产业项目相继签约并落户南宁高新区。
企业扩产加速聚“链”成群
在南宁汉和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和生物)的细胞工厂,几个约3层楼高的圆柱罐体一字排开。
该公司董事长梁承介绍:“目前,我们有3家细胞工厂。这些圆柱体是大型发酵罐,能满足微生物高密度培养所需的条件,如温度、pH值等,助力我们实现高产目标。工厂的智能化程度比较高,技术员可以在控制中心通过监测系统查看设备情况。”
作为南宁高新区一家新型绿色制造高新技术企业,汉和生物以研发和制造为双引擎,借助微生物工程、酶工程、合成生物学等前沿技术,成功研发制造出一系列微生物产品、酶制剂原料,市场版图不断拓展。如今,该公司已发展成为广西规模最大的民营合成生物生产企业,建成农业农村部微生物肥料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研发平台,多项技术处于同行业领先水平。2024年,公司营业总收入达8.13亿元。
在企业实验室里,不同的实验小组正在对各自课题进行攻关。“我们一直在合成生物领域进行自主研发和科研合作,研究成果主要运用于种植业、养殖业等。目前,我们在合成生物领域正加强人工智能研发。用AI设计的基因工程改造微生物所生产的高价值化合物年内将投产,预计今年总营收将超10亿元。”梁承说。
随着市场不断扩大,汉和生物现有的3家细胞工厂产能已不能满足需求。近日,南宁高新区与该公司签订生物合成生产基地项目投资协议、合成生物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项目联合共建协议,共同为中试研究基地项目揭牌。
该项目计划用地100亩,重点建设厂房及配套设施,构建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大健康、化妆品生物原料产业链。南宁高新区合成生物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则致力于打造开放共享的合成生物中试服务平台,重点解决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关键瓶颈,加速合成生物技术熟化与落地应用。目前,该中试研究基地已配备一流专业设备,并组建了经验丰富的运营团队,将为科研团队搭建起连接实验室与产业化的关键桥梁。“未来,我们希望将更多广西生物资源转化为高价值化合物,打通本土合成生物和生物制造产业链,为广西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梁承说。
多措并举释放新质生产力
今年以来,南宁高新区本部和东部新城开发建设加快推进,新质生产力不断释放,用实际行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南宁高新区本部经济稳中有进。通过政策扶持,推动博世科、东鹏特饮、燎旺车灯、金巨石等一批企业快速发展。开展精准招商,新签约武汉天源、卫龙美味等13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计划总投资42.47亿元。推进落实“人工智能+”行动,举办南宁·中关村人工智能+国际创新生态大会,启用AI+新技术新产品展示交易厅。
推动“东翼”提速建设。上半年,弗迪电池、太阳纸业、宁福新能源合计完成产值128.4亿元,比亚迪新材料新建投产入规增加产值4.2亿元,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核心力量。新签约5000万元以上区内外项目12个,总投资约53.19亿元。
这些成果源于优服务、强信心、稳预期各项举措。上半年,南宁高新区按季度出台稳增长政策措施,在企业扩产能、拓市场方面给予精准扶持,采取“免申即享”方式及时兑现财政奖补。选派77名服务专员对153个重点企业开展“一对一”全生命周期服务。确定首批11个重大项目,选派10名服务专员专职为项目从落地到投产开展服务。
南宁高新区要素保障同样靠前发力。加快土地征收,有效推进中关村三、四期等4个重点项目取得进展;助力世纪创新等1000多家企业获得超21亿元授信、实际放贷款金额超11亿元;争取上级部门资金支持,南宁六景化工园区项目、南宁中关村智慧显示产业园及配套基础设施项目获批地方政府专项债共计2.5亿元;新增认定南宁市高层次人才65名,开展4场线上线下招聘会为160多家企业招聘人才,为富宁精密等重点企业送工上岗174人。
南宁高新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刘乃嘉说:“下半年,南宁高新区将持续坚定发展信心,坚持谋创新、兴改革、促发展,全力冲刺,争取为全市经济增长多作贡献。”据介绍,南宁高新区将推动武汉天源等工业项目尽快建成投产,梯度培育做大世纪创新等35家重点存量企业;激励润建股份、中能建广西电力设计院等生产性服务业龙头企业向百亿级迈进。东部新城将聚力稳住弗迪电池、太阳纸业等链主企业高速增长,服务弗迪电池二模块、宁福二期等项目加快规模量产,推动PCB产业园等重大项目抢抓进度。
同时,大抓招商猛攻项目,南宁高新区本部重点围绕食药健康、新能源材料、电子信息和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布局,谋划建设新能源材料等百亿级产业集群。东部新城凝聚12个专题招商工作组合力,加快补链延链强链招商,重点推进六景化工园区、PCB产业园储备与洽谈,推动一批强链项目签约落地,夯实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1.探寻生态密码 演绎绿色“蝶变”
2.智慧菜场溯源 舌尖科技护航——南宁市农贸市场实现数字化迭代升级
3.文明城市:南国有绿城 薪火传文明
来源丨南宁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阮晓莹 通讯员欧阳钢桥
编辑丨黄运明
校对丨黄晓霞
二审丨陈叶萍 三审丨陈满运 刘晓婧 南宁日报新媒体出品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