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吴向辉 通讯员 李改英
4月3日~4日,河南省生猪养殖科技特派员李改英、焦喜兰,国家品种资源委员会专家及河南农业大学特聘教授李新建老师,河南农业大学养猪学教授乔瑞敏,到确山县黑猪场开展黑猪保种科技服务。
确山黑猪品种发现于1982年,长期以来在确山县生态自然环境中选育、保护和发展,形成了耐粗饲、免疫力强,肉质鲜美的种质特性。当前消费者对优质绿色土猪肉需求日益增长,确山黑猪因其独特的风味因素,丰富的营养价值,深受市场的青睐,然而由于瘦肉型猪大量引进和品种改良的影响,确山黑猪存栏量逐年下降,黑猪的品种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为破解这一难题,河南省科技特派员积极行动,为地方黑猪发展提供专业方案。
服务团到达确山保种场后,开展全方位的调研工作,确山县畜牧处屈强、单留江和猪场闫立新场长带领服务团成员到场区,实地了解了黑猪的生长环境,繁殖管理,疫病防控,育种方案等情况,以及在饲养和保种的过程中遇到的技术瓶颈等问题。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受市场周期和人才技术的影响,黑猪的保种育种进展缓慢,原有的保种方案和策略需要进一步调整优化。
随后服务团成员又到了位于竹沟的新建黑猪保种场进行了查看,新建保种场四面环山,环境幽静,主体结构已经完工。服务团成员对后期的设备安装,生产管理,以及投产后猪群配备,疫病防控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大家表示,河南农业大学将在技术上给予全方位的支持,确山县畜牧处给予黑猪保种政策倾斜,公司全方位配合,完善流程,尽快推进新场投产,加快国家级保种场的申报工作。初步商定在黑猪保种上实行政府+公司+农户形式,实行政府承担保种主力,公司作为育种基地,合作社和农户进行养殖推广的经营模式,促进黑猪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