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松材线虫病防控有了新突破

大小新闻客户端7月10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信召红 通讯员 王俊伟 林宏岩)近日,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山东昆嵛山站首次硕士研究生答辩会在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举行。这场答辩会不仅是工作站人才培养成果的首次集中展示,更标志着校地共建的科研创新平台在生态保护领域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答辩会上,来自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山东昆嵛山站的两位硕士研究生依次汇报了研究成果。李业丹的硕士论文《基于胶孢炭疽菌效应蛋白CgSsp16的广谱抗病型植物疫苗研发》,揭示了效应蛋白CgSsp16能显著提高寄主植物对多种病原菌的抗性机制,为绿色防控技术突破提供了新思路。答辩委员会专家在充分肯定研究价值的同时,围绕应用场景拓展、技术方案优化等方向提出建议,并深入探讨了该蛋白作为绿色植物免疫诱抗剂,在松材线虫病、杉木炭疽病等林木病害防控中的应用前景。随后,秦浩龙硕士聚焦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研究任务《松材线虫病疫木等林木废弃物制备微生物菌肥及其促生抗病效应研究》,系统阐述了高效木腐菌资源在松材线虫病疫木微生物转化中的应用潜力,为林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路径。

值得关注的是,与答辩会同期开展的,还有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商品林重大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的实地示范应用。科研团队通过无人机仿地飞行技术,在昆嵛山松材线虫病除治迹地的赤松与杉木混交林,精准开展高效生防微生物菌剂喷洒作业,让实验室成果在林间地头完成“最后一公里”转化。

这项技术落地的背后,是工作站对林业产业痛点的精准回应。当前,病虫害绿色防控已成为制约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卡脖子”问题,而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凭借优质的生态资源和科研平台,成为这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重要示范基地。“依托这一平台,团队结合松树、杉木等重要用材林的培育特点,正系统研发松材线虫病、杉木炭疽病等重大病虫害的全程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南京林业大学林草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黄麟说,这些技术的推广应用,将有效地降低区域林业病虫害损失,为林木可持续经营、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更能为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

作为校地协同创新的重要载体,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山东昆嵛山站自成立以来,始终以“服务生态保护、培育实践型人才”为目标,通过南京林业大学与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深度合作,构建了“科研攻关—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的闭环体系。目前,工作站已集聚6名硕士研究生、2名博士研究生及1名博士后,他们围绕昆嵛山松材线虫病绿色防控产品研发、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林草固碳增汇等关键领域开展攻关,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例如,团队正在推进的植物免疫诱抗剂在林木病害防控中的应用研究,以及松材线虫病疫木微生物转化技术,既解决了生态保护中的实际问题,又为科研人才提供了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的全链条实践机会。此外,科研人员还同步开展昆嵛山林草病虫害普查、监测,积累物种照片、视频等科普素材,为下一步编撰科普图鉴打下坚实基础。

首次硕士研究生答辩会的成功举办为工作站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下一步,山东昆嵛山站将持续深化与南京林业大学林草学院、水土保持学院的合作,在人才队伍建设、科研平台搭建、成果转化场景拓展等方面发力,推动校地产学研融合向更深层次发展,为生态保护与科研创新事业贡献更多力量。

责任编辑:张孙小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