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北京银行董事长霍学文在该行前不久举办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所说,做民营企业的坚定“同行者”。
伴随着北京银行2024年业绩报告出炉,从霍学文在发布会上提到的关键词:特色经营质效持续提升、数智化转型实现突破、金融生态不断升级、AI+应用体系持续深化……,北京银行“变与不变”的逻辑已经跃然纸上——
不变的是,服务民营企业、地方经济、市民百姓作为立行之本的战略定位坚守,良好可控的风险管理,区域特色优势的持续巩固;
变的是,在数字化转型,战略协同、业务联动,综合金融均衡发力等方面正成长为一家科技驱动、创新引领、特色经营的金融新范本。
“输血”变“造血”
打造最懂科技民营企业的银行
在银行传统授信逻辑中,重历史、重财务、重抵押是“硬性标准”,但对于许多轻资产、高成长性的民营小微企业来说,这无疑是难以突破的“瓶颈”。
在今年全国两会的经济议题讨论中,“无还本续贷”政策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这一政策旨在助力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降低资金周转压力,促进实体经济的稳健发展。随着政策的持续推进与优化,其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
如果按照传统授信模式,先将存量贷款结清再续贷,企业将面临较大资金压力。湖南某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坦言:“由于订单临时增多,加之上下游账期不匹配导致近期自身流动资金不足,多亏北京银行长沙分行的无还本续贷支持,化解了我们企业的燃眉之急。”
北京银行长沙分行相关负责人称,了解到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后,为其提供了普惠贷续贷融资方案,仅用一周时间,便向其成功发放730万元贷款,用于偿还原存量流动资金贷款,高效解决小微企业“还款难”问题。
从“无还本续贷”到“技术流授信”,北京银行跳出传统信贷模式,以“输血”换“造血”,用创新实践为科技型民营企业开辟了一条“不断贷、低成本、高效率”的融资路径。
专家表示,“无还本续贷”政策给予了企业喘息之机——在经营困难时期,无需担心贷款到期无法偿还本金而陷入困境,能够集中精力调整经营策略,开拓市场,等待行业复苏。
从数据来看,“无还本续贷”政策成效显著。截至2025年2月末,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余额近7万亿元,有力支持了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为进一步提升服务质效,北京银行格外注重企业成长全链条的金融服务,积极创新产品种类,深化打造“伴您一生的银行”,打通全生命周期服务闭环,解决企业成长的烦恼。
“新疆湘晟自项目建成后就开始与北京银行乌鲁木齐分行进行合作,截至目前已获批授信11亿元,业务类型涵盖流贷、银票、供应链、国际结算、债券、信托等多个领域。”新疆湘晟副总经理及财务负责人凌太平表示。
“不久前,北京银行又为我们提供了5000万元的‘京信链’贷款。”在提到最近的一次合作时,湖南五江控股集团轮值董事局主席、新疆区域集团董事长肖志海评价道,“我们和北京银行建立了很好的合作关系,北京银行产品丰富、服务周到,而且审核放款速度快,服务效率很高。”
据北京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京信链”是北京银行自主建设的数字供应链综合金融服务生态平台,该产品应用先进金融科技,打造应收账款多级流转线上供应链融资产品,服务核心企业及其上游各级供应商。通过线上注册、线上确权、线上合同、线上融资、线上清算等系统功能,构建“1+N”新融资模式。产品单笔期限不超过1年,能够帮助企业解决上游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提高融资效率。据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北京银行供应链服务规模超1.5万户,增速达57%。
“单点支持”变“生态共建”
与民企实现价值共创
“企业有融资需求,银行不知道,银行有好的产品,企业不了解。”北京银行石景山支行行长曹明河一语道出企业与银行长期存在的信息壁垒。通过与北京石景山区政府合作,形成“金融+科技+产业生态圈”协同共建生态模式,可更大程度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该模式更注重产业生态的整体发展,能更精准地对接产业政策和企业需求,提供更全面的金融服务。
初次与北京瞰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结缘,是在北京市石景山区打造的科幻产业聚集区内(简称“区内”),该企业是一家专注于光学影像全栈式解决方案的高科技企业,公司2025年1月完成数亿元PreB+轮融资。由于企业正处于快速扩张期,流动资金遇到压力,北京银行石景山支行深入调研其技术优势与市场潜力,通过专精特新绿色通道,为其量身定制1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有效缓解了研发投入与供应链资金周转难题。此举不仅助力企业巩固技术壁垒,更推动了其在智能汽车影像赛道的加速落地。
据了解,北京银行石景山支行连续两年与石景山区经信局联合举办“专精特新政策兑现会”,累计带动236户优质企业开户,覆盖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创新型中小企业等主体。
针对区内企业特点,银行同时配套推出“领航e贷”“科幻贷”等专属产品,形成“政策+金融”双轮驱动效应,助推企业技术升级与市场拓展。
此外,为持续提升民营企业金融服务获得感,北京银行全面落实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以千企万户大走访工作为抓手,积极对接政府部门,与北京各区政府建立小微企业服务“点对点”对接模式、协助北京各区发展改革委推动普惠金融服务下沉基层,与北京各区街道采取结对子方式,通过网格化管理以街道辐射区域,摸排企业融资需求,推动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走深走实。
例如,北京银行北京分行建立区域“点对点”对接机制,与各区政府建立小微企业服务对接模式。协助各区发展改革委推动普惠金融服务下沉基层,积极与各区街道采取结对子方式,通过网格化管理以街道辐射区域,摸排企业融资需求。截至目前,北京分行已先后组织参与10余场政府对接活动,力求高效满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同时,北京银行北京分行通过与各区政府强互动,配合各区委办局走访园区、走访平台、走访商圈,并参与多场银企对接活动以及创新创业大赛,以辖内六区产业及区域资源为核心,积极搭建综合化、立体化的生态渠道平台。
变中求新
科技赋能加速渗透
“张经理,眼瞅着供应商要断货,能不能加急处理我们的贷款申请?”不久前,北京银行客户经理接到一通火急火燎的电话。这家生产医疗诊断监护设备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此刻却像误入急诊室的病人。该企业负责人称,由于持续扩大经营规模的过程中,企业遇到研发连续投入大,资金需求短、频、急的问题,恰逢年末原材料价格波动,资金链随时可能断裂。该企业财务人员联系了数家商业银行,不但多家银行反馈仅开通对公账户就需要一周以上的预约等待,信贷流程也如同精密仪器一般——尽职调查、风险评审、签署合同、放款审批,每个环节都要准备各类材料,按部就班走完全部流程,最快也要一两周时间,企业负责人一筹莫展。
北京银行客户经理在接到企业负责人的电话后,依托北京银行“统e融”线上产品超市、京客图谱等数智化工具,即时对接政务、税务等数据平台,精准匹配“金粒e贷”产品,在线申请贷款,实时审批反馈结果,当天便为企业完成开户办理、合同签署等手续,自第一通“急救”电话仅48小时后,500万元“急救款”精准注入企业账户。
这场“融资急诊”充分诠释了银行金融服务正变得更加智慧、更懂人心。正如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所说:“由科技驱动的企业往往具有长期韧性。”
“数字化转型是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霍学文在北京银行2024年报发布会上表示,北京银行坚持以数字化转型统领“五大转型”,推动业务、技术、数据深度融合,新旧系统相互赋能,组合金融模块协同增效,大幅提升了金融服务质效。
作为一家总资产超过4万亿元的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提升数字化创新金融服务覆盖面,一直是该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方向之一。2022年北京银行就提出力争用3年时间,推动数字化转型成效达到同业领先水平的目标。经过多年探索,如今,北京银行已交上了一份不俗的数字化转型答卷,从技术能力、业务模式、组织形态等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
据了解,北京银行对公业务线上化率超九成;企业开户时间缩减至最快20分钟。手机银行月活用户(MAU)超700万户。建设企业所得税管理系统,税务数据线上化处理占比提升至80%以上。
2025年,北京银行正式进入全面数字化经营阶段,霍学文称,全行将以“借数洞察、用数说话、以数决策”的工作模式,统筹好全行各项重要战略性项目。
当前,AI正在深刻重塑百行千业、重塑未来银行形态。基于此,北京银行副行长(代为履行行长职责)戴炜表示,未来将深化打造“人工智能驱动的商业银行”。倡导“All in AI”的理念,持续开展人工智能前瞻性技术研发和应用落地,让“AI+金融”成为北京银行未来金融新形态。
据了解,为实现提升应用能力,北京银行建设加强“京智大脑”企业级人工智能平台,研发百亿级参数“京智”大模型,推广京翼大模型服务(MaaS)等平台,加强智能体应用建设,形成“大模型+通用机器学习模型”一体双擎驱动的技术体系。为实现加速业技融合,北京银行构建“人+机器”协同办公模式,研发“京信妙笔”智能创作、智能会议、智能校对工具,支持信贷、营销、行业分析等场景应用。同时,也构建了“超自动化”业务处理模式,通过推广RPA机器人,满足多场景自动化需求。为加速成果转化,北京银行与高校、头部企业,建立联合创新实验室,开展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研究和应用落地,促进科研成果向实际应用转化,不断提升AI技术水平。
业绩稳健增长,资产规模跨上新台阶。这成绩离不开该行深化轻型银行转型,不断强化数字化能力建设,从科技赋能实体经济、生态价值共创等方面,逐步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为推动银行实现高质量发展、迈上价值银行“新台阶”打开了新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