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蕨麻点心:手工藏温度 致富添热度

旦正加在向游客介绍蕨麻点心。本报记者 栾雨嘉 摄

4月3日,记者走进位于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贾加乡羊来村的扎嘎铂供销合作社有限公司,生产厂房内一股酥油特有的醇厚香气扑面而来,员工们正专注地制作蕨麻点心。

车间一角,炉灶下的火苗欢快地舔舐锅底,才让吉将黄色的酥油倒入灶上的一口大铝锅中。接着,他双手紧握搅拌棒,手臂有节奏地划动起来,使浓稠的酥油充分融化。“搅拌酥油必须掌握好火候与搅拌节奏,多一分太焦,少一分香气不够。”才让吉说话间,目光始终没有离开锅中的酥油。不远处,一位老师傅屏气敛息,正全神贯注地调制蕨麻馅料。

公司总经理旦正加面带笑容地说:“制作蕨麻点心可有大讲究!从搅拌酥油到调制馅料配比,再到点心的成型,每一道工序,我们都坚持纯手工制作,点心里承载着手艺人的一片匠心。”

蕨麻原料都是公司员工在羊来山上采挖的野生蕨麻。采回来的蕨麻经过清洗、晾晒,炒熟后研磨成粉面。接着,把蕨麻粉、炒熟的小麦粉、红糖、青盐、奶渣、花生碎等配料按比例倒入融化好的酥油中。搅拌均匀后,再将馅料逐一放入排列整齐的小碗里。随着时间的推移,馅料慢慢冷却、凝固,这份凝聚着高原特色与藏族群众智慧的美食蕨麻点心就大功告成了。

“来!你也尝尝!”旦正加满脸热忱,麻利地递过一盒蕨麻点心,眼中满是期待,“你瞧,咱们的点心,酥油是自然凝固的,蕨麻软糯香甜,一入口就化开了,口感层次非常丰富。小麦是当地群众自己种植的,制作时用的酥油、奶渣,都是牦牛奶提炼的,既留住了蕨麻本身的高营养价值,又让营养更全面。而且,我们全程不添加任何添加剂,大家吃着安心又健康。”

谈及发展蕨麻点心产业的初衷,旦正加的目光变得深邃起来,“羊来村群众主要靠种地、放牧、挖虫草或者去工地打零工维持生计。一年下来,挣的钱只够勉强糊口。”

蕨麻,在尖扎这片纯净的高原土地上扎根生长,尽情地吸收阳光雨露的滋养。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享有“高原人参果”的美誉。过去,蕨麻仅仅以初级形态售卖,大量潜在价值被埋没。

看着满山遍野的蕨麻,旦正加心中萌生出一个想法:羊来村有着丰富的蕨麻资源,一些村民也掌握着制作蕨麻点心的手艺,要是能将二者结合,形成产业,不仅能提升蕨麻的附加值,让藏在深山的蕨麻实现华丽转身,打造又一属于尖扎的高原特色产品,还能为乡亲们创造更多的采挖蕨麻、制作点心、销售产品等创收岗位,为羊来村产业振兴注入澎湃动力。

在涉藏地区,蕨麻点心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重要节日和仪式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旦正加说:“逢年过节,我们都会把蕨麻点心献给最尊贵的客人。群众对它的认可度高,有着广泛的市场基础,做出来不愁没有销路。现在,我们每天能生产300盒。”

前不久,在尖扎县举办的特色农产品展销会上,旦正加就带着他的蕨麻点心礼盒参展了。展销会上,他的展位前人潮如织。一位游客品尝后竖起大拇指:“这点心口感独特,一口下去,浓郁的奶香和酸甜的蕨麻味道相互交融,太赞了!”

“野生蕨麻一公斤价格140元左右,但加工成蕨麻点心,一小碗就能卖到48元,四盒装卖到198元,六盒装是258元。”凭借这样增值,野生蕨麻摇身一变成为点心后,附加值大幅提升,蕨麻点心迅速成为群众致富增收的“香饽饽”,实实在在为乡亲们打造出一条充满希望的致富新通道。

旦正加打算与德吉村、来玉村等旅游村庄以及坎布拉旅游景区合作,将蕨麻点心作为特色旅游产品推向市场。“我们计划在保留传统手工工艺的基础上,购置现代化的设备,提升生产效率,同时继续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打造具有尖扎特色的美食品牌,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从传统美食到带动村民致富的产业,旦正加和他的员工们用手工温度,点燃了当地的致富热度,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更成为羊来村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希望,引领着村庄迈向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编辑:刘海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