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节档,不仅电影票房和观影人次刷新纪录,更可以被视作中国影视工业化的一次阶段性课业展示。
诞生于东方影都的《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继续挑战神话史诗这一工业化难度最高的电影类型,该系列也是国内最早尝试全工业流程的项目之一;《蛟龙行动》则包含大量水下镜头,对海底画面的呈现是此前影片中极少出现的,而剧组1:1打造的“龙鲸号”,是迄今全球最大的潜艇道具。
“领航电影工业,成就中国大片”。2013年,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在西海岸启动建设,2018年,产业园落成开业,成为国内首个重工业电影基地。今年4月28日,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即将迎来全面启动运营七周年。七年来,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始终以“打造科技影都,助力文化强国”为愿景,以“引领电影工业,讲好中国故事”为使命,践行“科技影都,筑梦东方”的核心价值观,为一系列优秀作品提供服务支持,走出了《流浪地球》《封神》《刺杀小说家》等中国影视工业化历史上的一部部标志性作品。从综合电影产出、影响力因素和工业化突破等多重角度来看,东方影都已经成为中国电影工业化的重要一极。
随着各地新影棚的落成、新制作模式的出现、文旅新思路的探索,影视基地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以“硬核”为特色的东方影都持续“扩链”,以产业思维导向打造“电影产业枢纽”,逐渐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影视基地的鲜明特色。“我们需要进行差异化突围,建设一个真正对标国际水准的超大规模影视基地,为中国电影工业化赋能。”青岛东方影都产业控股集团总裁孙恒勤说。
2012年,“电影人才交流计划”启动,宁浩、乌尔善、陈思诚、路阳、郭帆等一批新导演被送到好莱坞,感受成熟商业电影的制作模式。如今,这批导演中的大部分在东方影都完成了电影工业化的探索,借助国际水准的硬件设施,推出了大量具有开创意义的作品。
“我们与世界上最优质的电影作品同台竞技,应该创作出类型更丰富、体现先进电影技术的作品。”谈到花费近10年创作《封神》系列的初衷时,导演乌尔善说。近年来,宁浩、乌尔善、郭帆等导演着力探索,希望找出一套能够落地国内的工业化流程,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对准工业含量较高、在国产电影中尚属“空白”的电影类型。类似需求的实现需要影视基地不断研究行业发展规律,拿出解决方案。
占地170万平方米的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是国内首个经英国松林认证符合国际标准的大型影视拍摄制作基地,拥有40个国际标准摄影棚和32个置景车间,配建有国际一流的室外水池和室内恒温水棚,拥有全流程后期制作设备的数字影音中心和由好莱坞虚拟制作专业团队指导搭建的影视虚拟化制作平台……影视工业化的“钢筋铁骨”,为科幻电影和工业大片的拍摄制作提供了有力支撑,成为《流浪地球》《封神》系列的最终选择。
“东方影都拥有大量专业影棚,现代化程度非常高。”乌尔善说。《封神》系列电影开拍前,乌尔善曾前往多地考察,最终选择将东方影都作为置景拍摄地。乌尔善透露,《封神》影片中姬发和骑兵骑马穿越朝歌森林的场景对摄影棚要求非常高,对比下来,东方影都万米棚是唯一一个可以实现该镜头拍摄的摄影棚。
一系列数字,显示开拓之难、决心之坚、用力之深。《封神》系列电影前期筹备两年,拍摄时长跨越18个月,拍摄日共438天。《流浪地球》筹备制作4年,7000多人参与,准备了上百万字的剧本、3000张概念设计图、8000张分镜头画稿,制作了1万件道具,搭建了10万延展平方米的实景。《流浪地球2》的内容量比《流浪地球》多3倍还不止,全片仅摄影棚就使用了30多个,最大的达1万平方米,群演人次超3万。
一流的硬件设施吸引了大批影视剧组在此“落户”,并创造了中国影视的一个个传奇。东方影都助力《流浪地球》《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中国科幻”和“神话史诗”两座里程碑崛起,也涌现出像《万里归途》《热辣滚烫》这样的现实题材佳作,以及《南来北往》《警察荣誉》《不完美受害人》《问心》等品质剧集,累计服务影视作品、综艺节目、大型活动、品牌广告300余项,为中国电影贡献票房近400亿元。
曾几何时,数字化拍摄及后期制作是中国电影工业化的最大“痛点”,因为缺少先进拍摄设备,多数中国影片的后期不得不拿到好莱坞甚至韩国、日本制作……中国电影人始终徘徊在电影工业“数字化”的门口。
2021年,中国电影工业化进程中第一次完整使用虚拟拍摄技术的影片——《刺杀小说家》横空出世,被业内评价为“一只脚迈进了门口”。导演路阳透露,在虚拍阶段,片场除了演员,常常只有20多台电脑和100个摄像机。
《刺杀小说家》整部影片全部视效镜头达1700多个,视效制作耗时长达26个月,同时也是第一次挑战类人生物的表演制作,其中70%的视效镜头带有数字生物表演。有业内人士称,《刺杀小说家》有如此体量和密集程度的视效镜头,即便放在好莱坞也算是A类视效大片。
2024年12月,《刺杀小说家2》杀青,作为能够传播东方美学的视效大片,将再次冲击国产奇幻片的视效天花板,从视觉创新、工业升级等角度全面提升标准,力求为观众奉上一场酣畅淋漓的视觉盛宴。
“迈进门口的这一步”背后,有着东方影都拥抱电影工业“数字化”时代的不懈努力。
聚力“科技影都”建设,东方影都建成国内首个影视虚拟化制作平台,打通从剧本预演、拍摄到后期的全链条电影工业化生产流程;引进国内首套自主研发的微米级超高精度面部扫描系统“穹顶光场”,提升了人脸数字建模的精度和效率;与阿里大文娱合作,共建数字影棚,引入第三代LED虚拟拍摄系统。
如今的“东方影都”已成为“领航电影工业、成就中国大片”的科技影都、创意影都、梦想影都。
今年3月,占地12000多平方米的海好(青岛)实景片场在园区启用运营,拥有地铁站、医院、学校等20多个风格迥异的主题场景的实景基地,为影视剧组、广告制作团队及文旅项目提供一站式专业拍摄服务。“海好(青岛)实景片场的建成运营,填补了东方影都在实景摄影棚方面的空白,丰富了东方影都的配套设施,提升了服务能级。未来,东方影都将发挥实景摄影棚与高科技摄影棚的联动优势、摄影棚与青岛天然外景地的联动优势,完善产业生态,赋能影视创作者以更高效率、更低成本实现艺术构想。”孙恒勤说。
此外,东方影都参与并见证了青岛作为电影之都的高光时刻。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中国网络视听精品创作峰会等影视节会活动相继在东方影都举办,东方影都逐渐成为展示行业成就、擘画行业蓝图、促进行业交流的重要平台,荣获全国影视基地突出贡献奖。
“科技影都,筑梦东方”。在追逐电影强国梦上,东方影都一直都是先行者。
来源:青岛早报记者 郭念礼 通讯员 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