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改革开放文物新发现——“二线关”武警执勤岗亭 沉默的见证者与一座城市的变迁

阳光穿过树叶缝隙,在柏油绿道投下斑驳光影。登山者的脚步轻快,很少有人会留意到路边那些混凝土筑成的小方屋——约两米见方,表面粗粝,静静地立在盐田区蜿蜒的山脊线上。

这些被绿荫半掩的建筑,共有十处,是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中的新发现(改革开放文物)——二线关武警执勤岗亭。它们从东边的背仔角,一路向西延伸至大梅沙,散落在五六公里的山间绿道,如同被遗忘的哨兵。

“二线关”诞生

仔细看去,这些岗亭呈现出三种不同的面貌。大块麻石垒砌的约莫是最早建成的,厚重而质朴;另一种是上世纪80年代特有的水磨石墙面,手感光滑;最晚建成的小两层则采用框架结构,墙面贴着瓷片。每种建筑风格都对应着特定的年代,默默记录着“二线关”近二十年的变迁。

被俗称为“二线”的关隘线,全名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1980年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正式建立,作为改革开放的新生事物,特区急需一条区别于“一线”(深港边界)的“内部管理线”,维护特区特殊政策下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防止走私和人员盲目涌入。

1982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深圳市经济特区管理线,一条全长90.2公里的特殊界线开始构筑,蜿蜒在深圳的山海之间。西起南头安乐村,东至梅沙背仔角,铁丝网、巡逻路和武警执勤岗亭共同驻守着这道严密的控制线。战士们在关口值守,查验着通往特区的《边境管理区通行证》。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二线关发挥了重要作用。既有政治方面的考量——保证特区的改革不冲击内地;也有经济上的安排——建立特区与非特区的分界线后,凡经批准进口供特区使用的生产品和消费品,可享受低税率或免征关税。

那道铁丝网,曾经隔出两个世界。网内是特区,高楼林立,机遇无限。中国内地第一家沃尔玛落户在洪湖边,第一家麦当劳选择在东门开业。网外则凭借“紧靠特区”的地利,粗放型经济遍地开花。

当时社会上流传着“关内是欧洲、关外是非洲”的顺口溜。许多人从外地蜂拥而来,却因为缺少一纸边防证,只能徘徊在“二线”附近,等待一个进入特区的机会。

深圳推动“腾笼换鸟”

当年,站在岗亭里,能看见三米外的铁丝网,以及更远处起伏的山峦。这些平均每500-600米设置一处的岗亭,是边防武警战士日常工作的地方,他们的任务是武装巡逻、警戒,防止非法越界,确保这条管理线的安全。

时光流转,特区内外逐渐形成了密切的上下游分工,人货往来日益频繁,“二线关”的管理方式也在不断调整:最初的耕作口变成了作业口,后来又出现了自管口。到2013年,自管口总数达到了24个。

20世纪末,深圳开始推动“腾笼换鸟”,特区内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加速向特区外搬迁。制造业跨过“二线”,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沙井、松岗、福永、西乡等原特区外地区迅速受益,经济发展水平迎头赶上。

田武军2000年大学毕业来到深圳。“那时还要检查边防证,”他回忆道。尽管当时已经有人大代表呼吁撤销二线关,但这道物理屏障仍然发挥着作用。直到2003年,“二线关”才迎来历史性转折,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了《深圳珠海一二线边防管理改革实施方案》,同年6月1日起放宽人员出入经济特区的限制。2005年,“边防证”完成使命,退出历史舞台,人们只需凭身份证即可进入特区。

2010年,国务院批复深圳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范围,宝安、龙岗均被纳入特区,“二线”名存实亡。2015年,深圳市进一步加快特区一体化建设,对“二线”关口有碍道路通行的物理设施全部拆除。 2018年,国务院正式发文撤销了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

曾经严密的铁丝网被拆除,石板巡逻路改造成了柏油绿道,只有这些混凝土岗亭被保留下来,成为那段历史的实物见证。

发现与铭记

“最初是去找铁丝网的。”盐田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队队长田武军指着一张“二线关”武警执勤岗亭照片感慨,原本期待能找到那段见证了特区历史的镀锌网,却发现山间早已没了铁丝网踪迹。

2024年的那次发现之旅,田武军和实地调查小组同事沿着山脊绿道一路寻找,直到天黑得连无人机都拍不清楚图像。那天他们确认了十处岗亭的位置,做了初步测绘和记录。

文物普查专家在论证后认为,这些岗亭是改革开放历史的活化石。它们不仅见证了特区的创建和发展,还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的治理智慧。从设立到淡化功能,再到最终撤销,“二线关”的变迁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

如今,登山客们从岗亭旁经过,很少驻足。这些建筑静静地立在绿道旁,如同历史的注脚,提醒着人们这里曾经有一条守护特区发展的界线。站在山脊上向东望去,深圳的经济脉络尽收眼底。这些岗亭曾经守护的特区,已经从最初的罗湖、福田、南山、盐田四区,扩大到整个深圳市。“二线关”从物理上的分隔线,变成了历史书中的一页。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岗亭上。“很多00后和新深圳人已经不知道什么是边防证了”,下山时,田武军回头望了一眼那些岗亭,“这就是时代进步的意义。”

十座岗亭依旧立在盐田的“”山脊线上,从分隔的象征变成了连接的见证。它们曾经守护特区的发展,现在守护城市的记忆。在这些混凝土构筑物中,藏着深圳最真实的故事——一个关于突破边界、不断前行的故事。

山风拂过,绿道上的登山客渐行渐远。那些沉默的岗亭继续伫立着,见证着这座城市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文物保护知多点,共守文明根脉④

国家鼓励文物收藏单位以外的公民、组织将其收藏的文物捐赠给文物收藏单位或者出借给文物收藏单位展览和研究。

文物收藏单位应当尊重并按照捐赠人的意愿,对受赠的文物妥善收藏、保管和展示。

国家禁止出境的文物,不得转让、出租、抵押、质押给境外组织或者个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五章“民间收藏文物”第六十九条

深圳晚报记者 赵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