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 甄 翔
彭博社报道称,今年以来已有46家中国内地公司选择在香港上市,上市总融资额达到165亿美元;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同期赴美上市的中国公司数量只有16家,融资额为7.4亿美元。毕马威统计显示 ,今年上半年港股取得自2021年以来最强劲的上半年上市融资表现,总融资额较去年同期增长7倍;今年上半年美股上市融资额同比下降8%。与此同时,港交所今年上半年实现了有史以来最佳的半年度利润和营收,上半年盈利85.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上升39% 。
光大证券国际策略师伍礼贤对香港《南华早报》表示,香港资本市场今年表现更为活跃,呈持续复苏态势。美国资本市场不确定性增加,将推动越来越多企业赴港上市。上海汇宸资产管理基金经理戴明(音)则表示,美股上市会遇到各种投融资限制,一些企业可能不得不折价发行新股。而香港无论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都表现强劲,估值有望获得溢价空间,这自然会推动企业选择港股上市。
近期许多内地公司港股上市获得投资人追捧,表现亮眼。《南华早报》报道称,今年以来香港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涨幅达19.4%,而美国上市新股平均涨幅为3.6%。今年上半年在港股上市的44家内地公司中,有半数获得超百倍认购。富途控股上月发布数据显示,其中5宗上市认购倍数高达1000倍,且超过71%的内地公司新股上市首日实现收盘上涨。
知名奶茶品牌蜜雪冰城7月港股上市首日股价飙升47%,而同赛道的霸王茶姬4月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首日涨幅仅为16%,两相对比凸显出内地公司在港美两地市场情绪的分化。
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介绍,目前有三大类“实力强劲”的企业青睐港股上市。一是已在沪深交易所上市的A股公司,通过A+H股双重上市模式寻求境外融资;二是此前在美上市的内地企业寻求赴港二次上市,以期更靠近本土市场,适配亚洲交易时区,并规避地缘政治风险;三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机器人等专业技术领域的创新企业 。
一段时间以来,港交所也在不断推进制度创新和改革,进一步提升港股市场吸引力。2023年,港交所为科创公司量身定制的“上市规则”第18C章正式生效,允许企业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请,这能有力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并帮助企业更高效地完成上市筹备工作 。去年10月,香港证监会与港交所联合宣布优化港股上市审批流程,符合预计市值达到100亿港元等条件的A股公司,审批时间大幅缩短 。毕马威7月数据显示,目前香港主板申请数量超200宗,创下历史新高,今年下半年赴港上市热仍将持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