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你知道吗,常山“球川”这个名字来源于朱熹

常山的球川镇,处处透着一个“古”字。这里有雕刻精细、设计独特、结构深奥的明清古民居“三十六天井”,又有历经四百余载岁月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兴贤塔。

不仅建筑古朴精美,球川的小吃也是一绝,“球川三宝”(球川豆腐、贡面、雪片糕)已是响当当的“老字号”。

而球川之名的由来,正与理学大师朱熹有着不解之缘。

南宋淳熙年间(约1179年),朱熹从福建返乡途经常山七都(今球川镇),欲访同窗汪焱鼎。恰逢汪家治丧,朱熹碍于礼节暂未登门,转而流连于村中山水。球川四面环山如球,溪流穿镇成川,古驿道上商贾云集,浮梁茶叶、景德镇瓷器在此流转,烟火气与山水景交融,令朱熹惊叹“形胜之地,文脉暗藏”。

待汪家办完丧事,朱熹才急于上路。然而,一场突降的大雪却阻其归途,朱熹被汪焱鼎挽留小住。此时,正值年关将至,镇上的名人墨客听说朱熹在本镇,皆慕名前往求字。朱熹也不推辞,挥毫即书,一口气写下了一百多幅对联。其中“山列锦屏秀,水流翰墨香”一联,既赞山水灵秀,亦暗喻此地人才辈出,成为后世传颂的理学文化符号。

临别时,汪焱鼎邀朱熹登后山饯行。立于山巅,积雪映照下,古镇群峰环抱如球,溪水汇流成镜,朱熹脱口吟出山环成球,水汇成川”,七都自此更名“球川”。这一命名不仅描摹地理形胜,更寄托朱熹对“天人合一”理学境界的追求——山水与人文交融,方成“理学桃源”。

从一句即兴诗句到一个千年地名,从百幅对联到一方文脉,朱熹与球川的故事,不仅是个人与地域的邂逅,更是理学文化“向下扎根”的缩影。




部分来源:常山文旅体资讯
一审:李欣宁

二审:肖 薇

三审:朱 珊

近期热点


  • 全国人大代表、衢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徐张艳接受浙江卫视采访:加快“土特产富”全链发展

  • 这里有一份清华学子的“路里坑”攻略,原来可以这么玩!
  • 今日入春,一大波常山的春日美食来袭!

  • 有了这个“搭子”,体重管理期不用再吃“苦行僧套餐”了!

  • 加码!常山县2025新春消费券发放再增250万!

图片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