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阜阳:蚕豆养出“黄金鱼”

暮春时节,阜南县中岗镇路源家庭农场的鱼塘泛起粼粼波光。59岁的农场主程国辉扬起木锹,将泡发的蚕豆抛向水面,刹那间银鳞跃动,搅碎满塘金光。“今天将有3000多斤脆皖鱼,经过真空包装、打氧后发往长三角市场。”望着这汪水塘,程国辉脸上止不住笑意。  

  “脆皖鱼”是什么鱼?程国辉告诉记者,脆皖鱼也叫脆肉鲩,它并非新物种,而是用蚕豆驯化喂养的草鱼品种。这种每斤售价超20元、较普通草鱼溢价150%的“水中黄金”,核心密码藏于养殖的“三度法则”中:每尾鱼要经过300多天的精心培育;每粒蚕豆需经20多个小时浸泡至表皮微裂,确保蛋白质充分溶出;鱼塘溶氧量严格控制在6.8毫克/升以上,鱼群通过完成“马拉松级”运动,提升鱼肉纤维密度。

  “蚕豆驯化+生态养殖”的神奇转化,让程国辉收获了良好销售成绩。“从今年春节到目前,已售出1万余斤脆皖鱼,销售额超20万元。”  

  时间回溯至2019年,广东火锅店里那片久煮仍保持弹性的脆皖鱼鱼片,彻底改写了程国辉的人生轨迹。彼时还是长途司机的他,敏锐捕捉到该品种在北方水产市场的空白,毅然返回家乡阜南开启创业之路。

  然而,转型远比握方向盘复杂——首年承包的几十亩鱼塘遭遇“水土不服”,北方冬季水温较低导致鱼类生长周期缩短40%;习惯饲料的鱼苗对蚕豆“视若无睹”,逼得他独创“蚕豆+碎饲料”梯度驯食法。  

  “前3年反复试验,损失不小。”坚信“好水出好鱼”,程国辉生态养殖的信念从未动摇。

  转机出现在2021年,中岗镇永合新村180亩标准化鱼塘与程国辉结缘,他带着5万尾鱼苗“重整旗鼓”,生态养殖迈入精准化阶段。

  如今,这套模式已催生出一条立体致富链。农场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周边村民的蚕豆,发展生态养殖,而10多名村民在鱼塘找到了工作,实现“种豆+务工”双收益。康国战将自家蚕豆卖给鱼塘,并参与鱼塘管理工作。“自家地里有收成,务工还能挣一笔,一个月有5000元收入,我挺满意的。”  

  眼下,首批成品脆皖鱼已成功进入长三角及中原地区餐饮市场,8斤以上的鱼作为高端食材供应消费者餐桌。按照养殖周期算,今年路源家庭农场脆皖鱼产量将达20万斤,预计可实现收益500万元。

  “以渔净水、以水养鱼”的生态模式,正成为阜南县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中岗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李建华表示,当地将依托优质水资源,深化“生态水养生态鱼”创新实践,推动绿色农业、生态渔业、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让更多群众共享生态红利、更好增收致富。

全媒体记者 毕舒宇 通讯员 李素丽 王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