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百科知识 >

什么类型的基金适合定投(5种定投策略,哪种更适合你?)

由此可见,近期市场快速调整,主要是受到了情绪因素的驱动,而非遭遇市场系统性风险。司令觉得,成交量一旦出现明显的缩量,或许就是阶段性调整到位的信号。随着估值的抬升,今年4月份的2863低点,大概率也不会被再度考验。


当然,即使短线调整结束,也很难快速启动新一轮趋势性牛市行情。一方面,尽管中美刚签署审计监管合作协议,但是事态发展仍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地产政策虽然再度出现放松预期,但是全球衰退预期加剧大背景下,国内经济短期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另外,从发达国家股市情况看,高企的通胀率同样也是制约成长股走牛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接下去的四季度,“指数上下震荡、少数题材唱戏”或将是主旋律。如果非要界定一个牛市或熊市,司令觉得“熊来了”或许更贴切。既然已避无可避,那么接下去该怎么办呢?


答案其实大家心里都知道,只是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罢了。没错,那就是基金定投!


尽管历史上A股“熊长牛短”,但是“牛”只会迟到,不会不到,而且来的时候又特别猛!这就是定投理论中“微笑曲线”的意义所在——在曲线左侧(熊市)时不断地收集筹码,等待曲线右侧(牛市)时再获利卖出。相较于一次性买入,在熊市中定投,能够更好地平摊投资成本。


大家平时普遍采用的是“等额定投策略”, 每隔一段固定的时间,以固定金额投资于某只基金产品(或组合)。有小伙伴问司令,还有哪些定投策略呢?今天就来讲讲,除此之外还有:目标盈定投策略、成本定投策略、均线定投策略、估值定投策略。


目标盈定投策略,是指投资者自行设定目标收益率,一旦触发就会自动赎回。具体的止盈目标,通常来说投资期限越长,就可以设定的越高。中短线止盈点目标,比如8%、10%。


成本定投策略,是指当基金净值高于平均持有成本一定比例时,就减少当期扣款金额;反之,当基金净值低于平均持有成本一定比例时,就增加当期扣款金额。


均线定投策略,适合指数型基金。根据跟踪指数的收盘价和历史均值(比如500日均线),动态调整定投金额,高于均线时少买,低于均线时多买。


估值定投策略,同样适合指数型基金。根据跟踪指数的估值(比如市盈率-TTM)状态,动态调整定投金额。处于低估值(百分位30%以下)时多买,处于高估值(百分位70%以上)时少买。司令以万得全A指数为例,截至2022年9月19日,市盈率-TTM百分位处于近十年34.50%位置,因此按照正常金额定投就行。


以上几种定投策略,各有利弊。比如目标盈定投,一旦牛市来了就很容易“卖飞”;再比如成本定投,一旦低于持有成本就需要不断地追加金额;还比如均线定投,不同指数的日线均线该如何设定。司令更偏向于最常见的等额定投,或者估值定投(大多数时间相当于等额定投)。